close
發信人: zonslan.bbs@ptt.cc ( ) 看板: AtmosSci
標 題: 久未放晴的天空--芙勞西回顧系列(三)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09/23/06 14:34:30 Sat)

未成熟的共伴研究

芙勞西帶來了長時間災害性共伴,讓台北盆地變成了台北湖。
然而,在淹水之前,氣象局卻僅在10/1清晨警報單提出北部豪雨警告。
之後警報單和新聞所關注的地點,卻大多在東南台灣。

在芙勞西之前,曾經有兩次的災害性共伴發生,包括1967年的解拉以及隔年的艾琳。
但這兩個颱風,一個從呂宋島北端穿越,一個從菲律賓往西北到東沙島附近海面;
都和芙勞西的路徑大異其趣。

查詢當時的警報單以及新聞可以發現,氣象局原先預估芙勞西向西北西穿越巴士海峽
而針對北部發出豪雨警告,可能是根據先前的經驗;然而,在芙勞西遭鞍型場堵在東南
近海之後,重點卻一直放在東台灣,尤其是東南台灣地區。甚至在10/2的早報新聞中,
氣象局認為芙勞西會被冷空氣給逼往東移,而告訴大家不必太過於擔心;然而,災害性
共伴卻在此日開始連三天發生......

不過儘管如此,不要說早期,就算是到了現在,"共伴環流",依然是台灣氣象上非常難
解的謎團。雖然不至於再發生早期毫無警覺心的災害性暴雨,但是,共伴程度到底會多
大,會多劇烈,卻是很不好預測。

基本上,秋天的颱風在台灣附近,甚至是呂宋島上面,一旦遇到北方的東北季風南下,
很容易在北部和東半部地區造成共伴環流;但是究竟會下到300mm,500mm,700mm還是
更大,災害性共伴的主要區域是在陽明山,北海岸,基隆河中上游,還是蘭陽平原,花
東地區,依然難以掌握。

更何況,台灣的颱風警報發佈方式,暴風圈之外的卻非陸上警戒區域,但像琳恩,芙勞
西,解拉等等這種北部東北部地區根本不會在暴風圈範圍下的颱風,只能以豪雨特報等
來警告,但是常常真正危險的地區卻不是在警戒區中東北季風所保護的南台灣(偶有例外
),北部東北部的防災警決心,反而很可能會遠遠不如一個夏天進入暴風圈中的強烈颱風
甚至中度颱風。

諷刺的是,陽明山兩大測站前十大日雨量幾乎全部是共伴環流造成,台北的幾次大水災,
共伴環流的比率也很高(台北市四次最嚴重的水災分別是葛樂禮,芙勞西,琳恩,納莉)
在基隆宜蘭地區,前十大雨量記錄也是一堆共伴環流。

在下次秋颱來臨之前,如何拿捏警報單和警戒區,需要相當的智慧.....








--
http://blog.webs-tv.net/weathertw

用天氣寫日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31.1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tmossci 的頭像
    atmossci

    AtmosSci

    atmoss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